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

admin 2024-11-14 知识库 251 0


只说重点


①判断诱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变量方法:具备一项核心项或具备两项非核心项。

②来自权威医院的运动处方。

运动是解决一切代谢的关键

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适合坚持运动

那些认为不运动也能健康的朋友

一定是还没有在这方面吃过亏

要么就是年龄还不到

其他都是借口


运动相关风险的核心变量和非核心变量

核心项包括:

1、年龄(男性大于50岁,女性大于60岁)

2、合并明确心血管疾病、2型糖尿病、肾脏疾病

3、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先天性、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


非核心项包括:

1、缺乏规律的运动习惯

2、存在有提示心血管疾病的胸闷、胸痛、呼吸困难

3、男性大于40岁,女性绝经后

4、吸烟

5、高血压

6、高胆固醇血症

7、肥胖


核心项只要有一项具备,就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;非核心项具备两项也会变成高危人群。

也就是说,本来随着年龄的增加,心肺功能的状态就会呈现下降趋势,如果再伴有上述核心项与非核心项合并因素,那么就会锁定为高危人群,更容易触发心血管疾病。这也就解释了很多30多岁,甚至更低龄的青壮年为什么会猝死。

其实,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交感兴奋的各种刺激,会导致收缩压过度升高,而一旦出现运动性高血压,说明血管已经存在潜在危害了。那么运动性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是:收缩压>200mmHg,舒张压>95mmHg。即使是血压正常人群,运动性高血压发生概率也会在18%—35%之间。


来自权威医院的运动处方

1、自我调整中等强度运动

可以通过《劳累评估量表》来自我评估一下,它将运动中的主观感受分为6-20分,评分在11-14区间之间是中等强度的运动,是比较安全的。不同人群,是否为高危人群,要根据专业人士进行判断后再给自己对应强度的运动。

2、注重增肌运动

推墙:将双手与肩同高平放在墙上,手指朝上,双脚距离墙约30厘米远,弯曲肘部,使身体慢慢向墙靠近,然后在徐徐推离墙壁,直到手臂伸直。

膝关节:坐在椅子上,双脚并拢,伸直一个膝盖,把腿伸直一分钟,然后慢慢放下。换另一条腿重复这个动作,这次可以增加伸直腿的时间,自己多数20个数。

深蹲:背靠墙站立,双脚略分开,双足距离墙约30厘米,始终保持背部靠墙。慢慢弯曲膝盖一小段距离,让背部靠墙向下滑。要保持臀部比膝盖高,停顿片刻,然后再慢慢伸直膝盖。

交替走:每次走路步数8000步,其中三分之一按一般速度走,三分之一按快速走,接近竞走速度,比跑稍慢点,剩余三分之一恢复一般速度。

爬楼梯:五节以上楼梯,爬四层为一组,连续爬三组,休息10秒,再继续爬三组,休息10秒,再爬三组,然后快速下楼,再重新来一遍,反复三次。

五禽戏:左动,自然站立,左脚起步踢出,上体前倾,脚掌距地1拳,右腿微曲,右臂前伸,腕部弯曲,手呈鹿蹄形,指尖下垂与头平,左臂在后,指尖向上,眼为斜视。右动,方向相反,动作相同。争取每天早、晚各做一次。3遍为1组,每次做3—5组,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。

运动前准备,运动后拉伸同样不能少运动时人体肌肉不断收缩发力,弹性下降,如果运动后长期不做拉伸,会导致局部炎症因子增加、代谢废物排不出去,疲劳加重,恢复速度变慢。身体再次进入下一次运动时,容易导致损伤意外,诱发膝盖、关节问题。拉伸时间至少要在10分钟以上,或者是达到运动整体时间的三分之一、四分之一水平。

3、运动不能替代药物

对于已经有慢病或者处于服用药物的朋友们注意,即使在好的运动方式也不能替代药物的作用。遵医嘱服药,也是每天的必修课哦。



其他提示


·准确性原则只要动作标准,运动负荷合理,一般不会伤到身体。


·循序渐进原则:每周至少三次运动,最好能逐渐增加到5次。要关注运动中的身体反应,量力而行。


·持之以恒原则:运动和健康一样,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不断坚持,坚持不懈。


·全面性原则:运动要全面,最好是有氧、力量和柔韧运动结合安排。

防病未然 守护健康

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:

  • 二维码1

    订阅号

  • 二维码2

    服务号

  • 二维码2

    小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