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食材——小米、玉米、薏米

admin 2024-11-19 知识库 18 0


只说重点


① 小米、玉米、薏米都有助于调节尿酸代谢的作用。

② 玉米和橘子同食,可维护心血管健康,有利于痛风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。

③ 薏米和冬瓜煲汤,利尿促进尿酸排泄,还能促进钠的排泄,有助于降血压,是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很好的选择。

民以食为天

可见粮食对人的重要性

我们每天都在和饮食打交道

那么

常见的食材它们的营养价值

你都知道多少呢?

今天小编介绍3种常见的食材

分别是小米、玉米和薏米

一起往下看吧


小米——富含钾,调节尿酸代谢

小米具有富含钾、含钠低的特点,而钾有利尿作用,能尽快促进尿酸的排出,对痛风的朋友十分有益。小米还富含膳食纤维,进食后能使人很快产生饱腹感。

这样吃更降尿酸

小米以煮粥吃最滋补,煮小米粥可熬得稍微稀一些,这样喝下去能补充水分,促进排尿,加速尿酸排出,但血糖高的朋友要适量喝。

对那种合并症有益呢?

答案是肾病痛风患者往往肾功能不会太好,而小米粥滋养肾气,消食开胃,补虚清热,可使痛风患者得体质得到调养,促进体力得恢复。

健康师特别提醒:小米粥表面漂浮得一层如油膏得物质为“粥油”,中医认为它可以起到补益肾精、益寿延年的效果,很适合胃不好、肾不好的人食用

这样搭配更健康

小米+薏米=利尿、排尿酸

小米煮粥时,可添加薏米,薏米利尿消肿,有助于降低体内的尿酸含量。小米薏米粥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均有一定疗效。

推荐饮食——焦米粥:小米性微寒,将小米放锅内用小火翻炒,至颜色呈现黄褐色,然后加水煮粥。这样熬制出来的焦米粥性转温,能温补脾胃,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,很适合小孩和老年人食用。

推荐饮食——小米大枣粥,促进尿酸溶解与排出

材料:小米100克,大米25克,大枣4颗

调料:红糖少许

做法:

①小米和大米分别淘洗干净,浸泡30分钟;大枣洗净,去核。

②锅内放小米、大米、大枣,加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米粒开花,放红糖熬煮2分钟即可。

玉米——利尿除湿,避免尿酸堆积

《草本推陈》中记载玉米:“为健胃剂,煎服亦有利尿之功。”中医认为,助于有利尿除湿的作用,可促进尿酸排出,避免尿酸在体内堆积,防止痛风。

这样吃更降尿酸

玉米直接煮着吃最好,外层的皮能够保护玉米内的水分不易蒸发,从而保持其口感。玉米须还有明显的利尿作用,因此,在煮玉米时最好留些玉米须,留两层青皮,可增加利尿消炎的功效。

对哪种合并症有益?

答案是心脏病。玉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%以上,它和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,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,有助于保护心脏。

健康师特别提醒:吃玉米时,应把玉米粒的胚芽全部吃进去,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那里。

这样搭配更健康

玉米+橘子=保护心血管

橘子中富含维生素C,但极易被氧化,玉米种所含的维生素E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。两者同食,可维护心血管健康,有利于痛风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。

推荐吃法——玉米汁:先将玉米洗净煮熟,然后将玉米粒从玉米棒上剥离下来,再将玉米粒加入豆浆机中,加入适量水,打浆即可。甜玉米糖分含量高,用老玉米或糯玉米打汁会更好。

推荐吃法——玉米鸡蛋汤

材料:玉米粒100克,鸡蛋1个。

调料:盐、白糖各适量。

做法:

①玉米粒洗净,打成玉米蓉;鸡蛋取蛋黄打散。

②玉米蓉放沸水锅中不停搅拌。

③煮沸后,淋入蛋黄液,加盐和白糖即可。

薏米——利关节,预防痛风性关节炎

《本草正》说薏米“……以其祛湿,故能利关节”。中医认为,薏米可利尿消肿、祛湿通络、通利关节,能够有效缓解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所以,不论是痛风急性期还是缓解期,都可以经常食用薏米。

这样吃更降尿酸

薏米适合煲汤或者煮粥,有助于发挥其利尿排排酸的功效。痛风患者可用薏米、山药、百合等煲汤食用,或在大米中加入一把薏米一同煮粥食用。

对哪种合并症有意?

答案是高血压。薏米所含的植物功能成分不仅能调节血糖,还能扩张血管有助于降压。

健康师特别提醒:薏米较坚韧,难以煮熟,煮之前需要用水浸泡2-3小时。泡米用的水也不必丢弃,这样可以避免薏米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受到损失。

这样搭配更健康

薏米+冬瓜=利尿降压

薏米和冬瓜煲汤,可以利尿促进尿酸排泄,同时能促进钠的排泄,有助于降血压,是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很好的选择。

推荐吃法——薏米茶:薏米、茯苓各10克,白术、荷叶各6克,陈皮5克。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锅中,倒入适量清水,大火烧沸后,小火煎煮约20分钟后即可饮用。可利尿祛湿,健脾胃,减肥。

推荐吃法——薏米雪梨粥,减少尿酸堆积

材料:薏米30克,雪梨1个

做法:

①薏米洗净,用清水浸泡3小时;雪梨洗净,去皮和蒂,除核,切丁。

②锅内放薏米和适量清水大火煮沸,转小火煮到薏米粒熟烂,放入雪梨丁煮沸即可。

防病未然 守护健康


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:

  • 二维码1

    订阅号

  • 二维码2

    服务号

  • 二维码2

    小程序